上海崇明彌陀院位于崇明彷徨鎮(zhèn),創(chuàng)建于1983年,原名凈土寺。昔日這里是一塊大牧場,1983年曾擔任過位于堡鎮(zhèn)五效云林寺副寺的宏范法師來到這里始建了彌陀院。彌陀院院房共有二十來間,建筑面積為2.2畝,建筑所占用的土地是依據(jù)土地證來建造的,超過的土地是租用鄰居的零星土地。
宏范法師,俗名:秦士新,崇明汲浜鎮(zhèn)人,原設想將彌陀院歸屬于云林寺管理,不幸往生得早,此心愿未能實現(xiàn)。進駐該院的僧人曾有蓮英、宏范兩位法師,他們都已先后往生。接著,有弘法、長智、法空等法師來寺掛單。由于當時該院尚未被正式批準,因此,他們來來往往,沒有一位法師持久的常住在寺院。1998年農(nóng)歷四月,宏范法師圓寂時,正巧龔蘭芳居士從農(nóng)場退休回家,她放棄了家庭,看破紅塵,常住在院內(nèi)直到現(xiàn)在。
彌陀院有一埭朝南三大間佛殿,設有西方三圣、阿彌陀佛、地藏菩薩等佛像,全部用木材框架結構,大塊玻璃鑲成的大木櫥精致莊嚴,內(nèi)有經(jīng)書、法器、香爐等物。東廂房朝西開門的一間是客堂,招待貴賓和香客等人。東埭朝東屋四間是宿舍,置有床鋪及衛(wèi)生設備,比較舒適。北邊朝南院房有宿舍、齋堂和其他用房。
在彌陀院朝南正屋庭場西側建有青石雕刻的西方三圣石像及二人一組的四大天王石像。西方三圣像下具長方型須彌座,上有紋飾,雕刻精美細致,三尊圣像面容慈祥,十分華貴莊嚴。兩側分立各一組天王石像,三組石像前均有石拜登供香眾禮敬,只可惜由于彌陀院場地有限,石像放置室外不免有風吹日曬之苦。
在彌陀院朝南正屋庭場正中央放置著一具銅香爐,紅漆雙耳三足圓腹,上有銘文“一九九七年七月,云林寺安養(yǎng)往生院,住持宏范法師”。該香爐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宏范法師曾將彌陀院作為云林寺的附屬下院,即供老年僧眾安養(yǎng)往生的所在地,這既說明了彌陀院與云林寺的法脈關系,也可能是彌陀院為何與云林寺分立的真實緣因之一吧。
彌陀院后院西廂房前埭朝東屋是念佛堂,設置比較完備,適合老年信眾念佛。這里新設一尊海島觀音,兩邊是善財龍女,裝潢得比較精致。上天面、下地坪,金碧輝煌,十分莊嚴,設有供桌、燈具、木魚、花盆、香爐等,還有拜登及其他用具,方便信眾念佛、凈修,是往生西方的理想場所,信眾們一進念佛堂,就會感到一種莊嚴肅穆的敬意。
彌陀院后院東廂房有一間獨立小屋,設為主持的辦公場所兼客堂,適逢造訪,不見主持,只有龔蘭芳女居士介紹了彌陀院爭取成為注冊登記宗教場所的艱辛歷程。想來創(chuàng)始人宏范法師天上有知,當為彌陀院在世博之年躋身上海的96家佛教場所之一而自豪和欣慰了吧。
1998年4月,宏范法師在該院往生,享年70歲。在彌陀院內(nèi)東北角特建造了一座祖師塔,供放宏范法師的骨灰,方便眾信徒禮拜與紀念法師。這座祖師塔占地面積0.2畝,高約5米左右,非常的莊嚴,是崇明東部地區(qū)第一座祖師塔。
彌陀院由于在河浜東側,新建的陳海公路跨河橋將其分隔于公路北側,所以進入彌陀院的小路迤延曲折,隱沒在田園樹林之間,進入彌陀院必須在彷徨鎮(zhèn)橋下由老陳海公路的東北側橋墩下繞行方可,所以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彌陀院的香火,往往讓香客可望冀其黃墻,不見其真容。
彌陀院每逢初二、十六為佛期日,諸佛菩薩圣誕日、法會等活動,附近的善男信女來本寺燒香拜佛,念佛,每次都有十余人。
2009年12月29日,經(jīng)過再三努力,彌陀院終于成為了正式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并由原來的凈土寺改名為彌陀院,任命崇明南門鎮(zhèn)壽安寺的隆飛法師為彌陀院的第一任負責人。2010年5月,隆飛法師調(diào)任陳家鎮(zhèn)廣良寺任監(jiān)院。同年5月21日,由中興鎮(zhèn)廣福寺的惟因法師任本寺負責人。
崇明彌陀院地址
上海市崇明區(qū)陳海公路彷徨村瀛北1074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