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資料、古籍、詩歌、繪畫中有許多屏風的痕跡。如唐代詩人李商隱的嫦娥∶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小星沉。嫦娥應該后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心。在詩中,由于屏風的陪襯,嫦娥的孤獨和遺憾更加深刻。
另一個例子是顧洪忠五代繪制的長卷《韓熙載夜宴圖》,全長三米,分為五段。畫面用屏風將畫面分為五段:聽音樂、跳舞、休息、吹風和散宴。那么,為什么古人總是喜歡把屏幕放在房子里呢?
屏風又稱屏門或屏障,是指設置在門窗之間的屏風。古代的房屋大多是土木建筑的庭院形式,當然不像現代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房屋堅固致密。因此,為了擋風玻璃,古人開始制作屏風家具,并將屏風放在床后或床兩側,以達到擋風玻璃的效果。漢劉熙《釋名》·釋床帳說:屏風,言可屏障風。也就是說,屏風具有擋風、遮擋、隔間的功能。
隨著朝代的疊加,它推動了屏幕的發(fā)展,屏幕的種類越來越多,使用也越來越廣泛。有些屏幕也是木制的,這種木制屏幕非常強大,所以它可以用作依賴或懸掛雜物。例如,魏晉時期有一個叫王坤的人,他很吝嗇。他不僅把酒藏在床下,還把米飯、鹽、醬油等掛在床邊的屏幕上,任何人都需要,必須通過他的手才能使用。
早在西周初就開始使用屏風,但當時并不叫屏風,而是叫迪或易。如《周禮·天官·掌次:王大旅上帝,張氈案,設皇邸。唐代賈公彥.疏∶豪宅以版為屏風,鳳皇羽飾,這叫王坐所置。漢王充《論衡》·書虛上載:負易南面鄉(xiāng)坐,后易也坐。而漢代的記·孟嘗君傳說:孟嘗君侍客坐語,屏風后常有侍史,主記君與客語。說明屏風這個名字出現在漢代,使當時的記錄員能夠分隔室內空間,遮擋視線。
在漢代,屏風的使用已經非常流行,尤其是有錢有地位的人。如《西京雜記》上載:漢文帝王子,立思賢院招賓?;▓@里有六個堂隍,客廳都是廣陽高軒,屏風幕褥很美。另據桓寬《鹽鐵論》·上載散不足篇∶一杯用百人之力,一屏就萬人之功。用一萬人的力量制作一個屏風,漢代屏風的奢華也可見一斑。此時,屏幕的類型和形式都發(fā)生了變化,從原來的獨扇屏幕發(fā)展到多屏幕組合的曲屏,可折疊,也稱為連屏或折疊扇屏幕。屏風常與床相結合,既實用又是室內不可缺少的裝飾品。
漢代以前,大多數屏幕都是用木板畫的,但紙絲和紙張發(fā)明后,大多數屏幕都是以木材為框架,然后以紙或絲綢為表面制作的。除了繪畫和書法,屏幕的裝飾還染色了纈草圖案或刺繡,寫作內容主要是詩歌。在這個繁榮富麗的太平盛世,唐朝總是用最美的東西裝飾世界。這一時期,紙屏風盛行,畫家要么在上面畫美麗的風景、花鳥,詩人要么在上面畫屏、詠屏,有的甚至有錢人會貼金箔。這些屏風裝飾畫往往賞心悅目。宮廷還使用了雕刻、鑲嵌和繪畫技術的屏幕。
此外,魏晉以后,一些文人逐漸喜歡一個簡單的屏幕。這種屏幕是用白紙粘貼的,全白,什么也不畫。一般以木材為框架,稱為普通屏幕。然而,沒有多少人只是用白紙而不裝飾屏幕。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仍然會搭配詩歌、書籍和繪畫。
屏風文化在明清時期達到頂峰。據《天水冰山錄》記載,明代奸臣嚴嵩抄襲家物,竟有近400個屏風。《紅樓夢》中對屏幕的描述也很多。比如第71次賈母八十大壽的時候,賈母問:前兒有多少人送禮物有圍屏?鳳姐兒說:有16個圍屏,12個大的,4個小炕屏。里面只有江南甄家一個大屏十二扇,大紅緞子克絲‘滿床湖’,一邊是泥金‘百壽圖’,是頭等。清乾隆年間,屏風生產中應用了豐富多彩的手工藝品,使清代的屏風藝術進入了鼎盛時期。
屏幕這個詞讓人感覺很有詩意。它創(chuàng)造了一個安靜的空間,似乎分開了。而且極其精致的屏幕制作手工精細,巧妙,屏幕裝飾有各種繪畫,圖案精致,色彩豐富多彩,記錄了習俗、歷史故事、風景等,不僅呈現了古代高水平的手工藝品,而且反映了屏幕與藝術、文化的密切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