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是明清時期皇室的居所。相傳有9999所房間,72口水井。但是故宮里的人從水井里打水卻不喝(非飲用水系統(tǒng))。卻要跑到頤和園的一處山泉處每天往宮里運水。
實際上故宮井水的作用是滅火(相當于消防水系統(tǒng))。故宮大多為木質建筑,如果引起火災,火勢會非???。這就需要及時用水來撲滅。所以需要保證有及時的水源可以采用。
再者在宮人需要打掃衛(wèi)生時,也可以從井里取水比較方便(洗滌用水)。
故宮的井還有一個不可言說的作用。就是會在上級人物處置下層人物的時候起到輔助,比如在清朝末期的珍妃就因為頂撞了慈禧太后,而被慈禧太后投入到井中,后來那口井也叫珍妃井。
明朝初期,宮里人也是會飲用水井里的水的,可是到了明憲宗時,當時他的乳母萬貞兒,同時也是那個嫉妒心超強的萬貴妃,曾下毒在宮內的水井中。故宮多口水井互通。后來人再也不敢喝水井中的水了。
越到明朝后期,關于水井的事故越多,在宮斗中有的人往水井中投放避孕藥或毒藥,在李自成攻破宮門的時候,有些妃嬪宮女害怕受辱,直接投到井中了結自己,所以故宮井中的水已經不是明朝初期可以飲用的水了
再者傳聞故宮的井是和宮外的護城河共通的,而護城河的水并不干凈,所以皇室成員是不可能從井中取水飲用的。當時紫禁城的皇室貴族們飲用的水,都必須是當日早晨從頤和園的玉泉山拉進來的水。當時皇室對玉泉山的泉水評價非常高,在乾隆時期,玉泉山的水還被封為天下第一泉。
宮里的水井上原來大多建有井亭,這些井亭從外部看就像一座涼亭,進去細看就能發(fā)現(xiàn)它其實是露天的。在亭子頂部的正中開有露天的洞口,這在建筑形式上叫做盝頂
古人認為如果井水不見陽光,就會陰寒,人吃了會對身體不利,所以要開頂讓井水見天光日光。另外頂上開口正對下面的井口,就可以從井口看清楚井中水面,能夠知道水的深淺才便于取水。而且有時候因為水位低,需要借助長竿吊桶提水,亭頂開口利于長竿垂直上下,掏井的時候也是需要用長竿的,這開口是個多功能的設計。
東六宮之一永和宮的后院中,有一座各宮都有的標配井亭,可亭中看到的不是井口井圈兒,而是一臺金屬的壓水機。
這是故宮中獨一無二的壓水機,從德國進口,當年可是奢侈品,利用活塞運動造成氣壓差的原理,壓動手柄就可以將井水吸取上來,這在當時算是最先進的汲水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