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自形成之日起,即多雜居于我國各地各民族之中。所謂入鄉(xiāng)隨俗,其民居多與當?shù)孛褡逄貏e是漢族民居相仿而大同小異。
“土擔梁”房子屋頂平坦,不掛磚瓦,只上一層厚厚的房泥,屋檐無流水槽,雨過水干,不容易漏水。北房為居中的堂屋,亦稱上房,擺設(shè)方桌、條桌、椅子,墻壁飾以字畫是待客的地方。堂屋兩邊多以木雕花板或木板隔開,叫做“隔家”。所有居舍都設(shè)有熱炕,也有鍋灶連炕式的取暖方式。回族家庭為方便宗教禮拜,居室內(nèi)或大屋一側(cè)會蓋一間淋浴房,房中梁上掛水桶,地設(shè)下水道。
回族建房只選主麻日開工,沒有請陰陽、看風水的習慣。喬遷新居后,親朋好友就要上門恭喜,叫賀房。賀房的親朋要帶禮物,如茯茶、羊肉方子、紅白糖、冰糖、紅棗乃至家什、牌匾之類,主人則要殺雞宰羊,盛情款待前來賀房的人們。
在我國回族是分布最廣的少數(shù)民族,分散在全國各地的回族居住都是相對集中的,一個清真寺的周圍就是一個回民居住小區(qū),也叫一個教坊,回族圍寺而居,逐漸形成大分散小集中的居住格局。